與我們聯系


新產業、新機器、新顏值 騰籠換鳥園區“換”來高新尖
江都高新區
揚州江淮輕型汽車有限公司
夏日炎炎,江都高新區一片熱鬧景象,揚州納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內,一臺臺生產設備運進廠區等待調試;揚州江淮輕型汽車有限公司內,機器手臂不斷擺動,一輛輛汽車“駛”下生產線……
“去年1月,江都高新區獲省政府批復籌建省級高新區。作為揚州省級園區的‘新生’,江都高新區如何‘后來者居上’是我們一直考慮的問題。”江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彭松說,想要發展不落下風,江都高新區必須多看、多學,用新產業、新機器、新顏值,促進園區不斷登高。
江都高新區現有規上企業166家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4家、本土上市公司3家、新三板掛牌企業8家。今年,江都高新區列省重大項目1個、市級項目8個、區級項目4個,上半年通過新開工認定項目12個、通過新竣工認定項目16個。
亮眼的數據背后,是江都高新區一個個“新”登“高”的扎實腳印。
產業喚新
一批新興產業來了
2014年,江都張綱配套園依托江都經濟開發區搬遷后留下的土地和廠房,與城北工業園、龍川工業園合并成仙城工業園,后更名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區,即現在的江都高新區。
提起這個園區,很多人的印象是大機床企業多、汽車零部件企業扎堆。
為了一改舊貌,近年來,江都高新區領導班子走進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、蘇州工業園、無錫高新技術產業園……考察后發現人家的產業都是“高新尖”,園區都是靠新產業發展!
“江都高新區是江蘇省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,形成了從零部件生產到整車生產的汽車產業鏈,但縱觀國內、國際產業形勢,僅在‘車’上做文章,很難再往前一步。”江都高新區分管招商工作的管委會副主任薛蓉蓉說,要想在眾多園區中脫穎而出,江都高新區急切呼喚一個新的支柱產業,支撐起省級園區這塊嶄新的招牌。
之前一次拜訪在外鄉賢的活動中,在外創業的江都人杭來寶一席話戳中了江都高新區人的心窩。“高分子新材料行業前景非常好,我想回到家鄉,組建一支團隊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工廠,專門從事高端高分子新材料的改性研發和生產。”杭來寶的這個心愿,吊足了江都高新區人的胃口,他們立即搜集相關的行業資料,發現這種技術含量高、附加值高、資源集約的新興產業,非常適合當下的園區發展。
“園區內的江蘇金陵特種涂料有限公司,一直從事特種涂料的研發和生產,我們有發展新材料產業的底子,如果杭總的企業能在高新區投產,新材料這條產業鏈一定會壯大、拉長。”薛蓉蓉說,去年12月初,江都高新區專門安排了一支“一對一”服務隊伍,專門與杭來寶對接項目落地事項。終于,創合新材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在高新區注冊成立,今年4月29日,創合新材料科技江蘇有限公司在江都實現“五證同發”,項目立即進入了施工階段。“目前正在廠房建設階段,預計明年6月試運營,全部達產后將年產10萬噸高性能輕量化塑料產品,年開票銷售近20億元。”創合新材料副總裁陸華峰說。
近年來,江都高新區陸續招引了生產太陽能光伏組件的晶華新能源、自主研發“中國芯片”的稻源科技、從事智能視覺技術研發的中科藍海等公司,個個都是新興產業里的“行業尖兵”。
機器換新
企業生產效能高了
在揚州宏運車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,車架總成焊接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轉,一個個金屬部件輸送進生產線,13臺機器手臂有序擺動,只需要5分鐘,一臺車架就可以焊接成功完成下線。宏運車業董事長助理王軍華介紹,近年來,公司不斷加大自動化、智能化生產設備的投入,除了完成車架總成焊接生產線的機器換新外,沖壓線、切割線、小件焊接線等流水線,也逐步換上了機器人。“雖然在設備上投入了大量資金,但省去了不少人工費,而且產品的精度更高、產能更高。”
“江都高新區的制造業大多與機床、汽車相關,面對行業高速發展、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的局面,傳統制造型企業‘不進則退’,必須換新設備、出好產品,才能步步前行。”江都高新區分管工業服務的管委會副主任戴家軍說,為了開拓這些制造業企業老板的眼界,江都高新區每年組織企業家走出去看看大企業的生產車間,坐下來聽聽行業內頂端人才的前瞻演說。
機器換新,讓高新區的企業“提質增效”。
“參觀大企業的生產車間,生產線上幾乎看不到工人,機器手自動操作就能‘送’出成品部件,從外觀和光潔度能看出產品質量很高。”江蘇一重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呂飛說,不斷“學習取經”,一重數控近年來也加大了“智改數轉”的步伐,為了加快智能卷板機器人的生產交付,公司新上一系列智能化設備,組建了智能柔性加工生產線,整個生產流程可見、可控,將智能卷板機器人的安裝成型時間由以前的20天縮短到了10天,而且精度、智能化水平更高,深受客戶歡迎。
企業要產能、要品質,機器換新的資金投入必不可少。為了用好江都區關于“智改數轉”的資金補助,高新區定期走訪企業,講政策、尋困難。
“在手訂單逐年增加,面對大批量的產品生產、交付等流程,現有的智能化設備和軟件系統開始捉襟見肘。”去年10月,永堅公司辦公室主任李正洋向園區提出了這樣的困難,江都高新區立即對接華為數字經濟(揚州)聯合運營中心到企業調研、拿方案,今年5月,永堅公司的MES系統項目全部完成,同期的訂單量由去年的1萬單增加到1.9萬單。目前,江都高新區已為永堅公司做好該“智改數轉”項目的相關臺賬,準備申領江都區的專項資金。
著眼于“智改數轉”,近年來,江都高新區加速推進園區企業機器換新,成長起了166家規模以上企業。
顏值煥新
園內人生活美了
在江都眾多園區中,江都高新區是為數不多嵌入主城區的園區之一。近年來,江都高新區在帶著產業“奔跑”的同時,始終沒有停下產城融合的步子。“以前離城區遠,上班族‘有工資沒消費’,現在是主城區主板塊,產業和城建齊頭并進,江都高新區不僅有了優質產業‘好里子’,也有了城市面貌‘好面子’。”江都高新區規劃建設科科長崔杰說。
昨天上午,記者在高新區趙蘇路項目現場看到,北路段雨水管、弱電管道已沿項目用地鋪設完畢,路床已經壓實。道路建成后將連接起園區里的大部分企業,進一步拓展園區發展空間、增強園區招商引資“軟實力”。
“產城融合,不是簡單地修修路、種種樹,更需要嵌入城市化元素,醫療、商業、休閑等缺一不可。”彭松介紹,圍繞“江廣融合”,江都高新區在文昌路沿線招引了佳源廣場、大潤發、金鷹國際購物中心、砂之船奧特萊斯等商業綜合體,江都人民醫院異地新建也已接近尾聲,不久后,江都高新區將具備醫療、商務、教育、住宅等全部城市功能。“很多企業是從外地搬來,來的不僅有設備、產業,還有工作人員。園區的提升不僅要關注項目本身,更要關注高端人才、藍領精英的生活問題。”
江蘇派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在高新區投產,作為整體搬遷至江都的企業,廠區員工也迎來了新的生活。“在以前的廠區上班,下班后要開車很長時間才能到家。沒想到在這里,下班和同事走兩步就能喝咖啡、買衣服。”派萊特員工陳霞今年來到江都工作,對于現在的生活非常喜歡,“吃喝玩樂購”樣樣都有。
如今的江都高新區,新上馬的項目快速推進,建設現場如火如荼;企業智能化車間內,集成軟件精準控制機器手臂搖擺;道路上,綠化升級、路燈改造工程有序進行;園區旁,奧特萊斯、金鷹、大潤發人來人往。這里已經不是“圍住”企業的“大園子”,更像是城市的CBD。通訊員 張子良 記者 李彬彬 楊寶嶺 陳源浩
責任編輯:煜婕